手札系列 . 系列 . 系列 . 系列 . 系列. 社長簡介.

 

系列一 .

 

第一章 傳承師訓

 

. 先做明人,始識明師

俗話說:良禽擇木而棲,良臣擇主而事,修真學道首重尋訪明師,才能修習有成;有明師的指導才不會走錯方向,是實現修真大志的保證。韓愈曾經說過︰「術業有專攻」,因此,不論任何修學:學問、學藝、學佛、學道,其道理都是相通的,首先在入手之時都該選擇有專精獨到功力的明師。

 

任何時代都有許多自稱為一代宗師的人物,可是誰是明師?怎樣把「名而不明」的剔除,又把「明而不名」的識別出來?「明師」有別「名師」,名師雖有名而未必達理,明師則懂理法而未必出名;名師中不乏明師,而明師中卻少有名師。  名師易找,明師難尋。明師未必出於明師之門,明師門下也未必出高徒,但是追隨明師,至少要比所謂「以盲引盲」來得安全。而宗教經驗和修持工夫,在自己尚未入門時,無法判斷誰是明師或不是明師?而且困難在於選擇範圍。你的視野以內,可能根本不存在「明師」。  修真之學無非是學個「窮理、盡性、了命」,入門修持須賴明師指導,「性靠悟,命靠傳」,才能步步順利、節節應手,一步一腳印地完成修持過程。
 

道有宗源、仙有法脈,宗源不清其人不正,法脈不明其教不真。

道家學說內容龐大複雜,千門百派,各有所長,各有其短,並非一家獨尊。如無明師教誨指導,任你百般聰明,也難窺透其中玄奧,一紙之隔如隔千山。
 

【先做明人,始識明師】孟子說︰「人之大患,在好為人師。」不識水性而救溺者有之,剔除「名而不明」的最好辦法是,你自己事前對具體的問題下過功夫,使自己成為明人,這樣才有本事識別明師。初入門者,應當勇於探道,就正高賢,參稽典籍,執中而不失其權,才能訪得明師。明師,是指明白、通曉修煉步驟、過程、方法、訣竅的老師,並且其自身經過切身實踐體驗能夠解惑、釋疑者。

世間之師,各人修為層次不同,功法水平參差不齊,擇師者不應盲目輕率。  師,有師父、師傅之別。師父,乃終身伺奉供養,受其傳遞大道法脈,同根同枝同修共證,釋疑解惑直趨佳境。  師傅,乃是受其傳法傳功之恩澤,並無特殊要求者。隱顯同理,應當明瞭和區分。輕率擇師,頻頻轉投,所造成叛逆之「因」,其後「果」常人難明其理,修業者不可不慎。惟願後繼賢者,必須有德、有志、有探道之勇氣,明心待時,機緣際會,才能水到渠成,尋到明師接引。

文/閭山•法清宗壇擇日舘•    (※文章引用請註明出處) (top) 

 

二. 師門傳承
【師門】非余自創之師門!我之師、師之師,歷千百傳始迄今。個人雖家傳道法玄技,然自乙丑年拜師入道,時維庚辰年九月十日先師 陳品先生蛻化成仙前,重陽節前一日,耳提面命的將巾箱衣缽交付於我時,當時的惆悵與惘然,使命傳承的那一瞬間,筆墨難以形容於萬一。
 

登高必自卑、行遠必自爾,「門法傳了歸山去,閭山渺渺何處是?」     「傳承」的意義建立在師徒之間,方法的不斷傳授,和境界的不斷證明。不只是表面的儀式或方法的傳授,更是心法的一一印證,心法是「道 」與「法 」的核心,所謂的 「 印心繼志」,就是師徒以心傳心,心心相印。
 

一般人表面上認為「衣缽表信」的傳授,或名義上的師承關係就是「傳法」,其實並非傳法的精神所在。傳法,不在於表面的形式,而在你是不是誠懇接受師父的指導修行,當你修行有了成果,獲得了師父認可印證,才叫「傳法」。
 

傳承,師父就像是大海中的明燈,船行中的導航者,將學生引導到一個正確的方向。如果,師父自己都不知道船要開往哪裡?那麼坐在船上的人也不會安心。師父必然是帶你提升的人,而不是滿足學生各種莫名其妙的需求的人。


忝為人師者,除了傳授技術之外,時時刻刻耳提面命所要求的心法,學這門技術做什麼用?要盡什麼義務?學道拜師,不能有「異」心,師父選徒弟,非仁、非義不輕傳,不會找一個心術不正的人,來敗壞自己的門風與內涵,得照著先輩傳承下來的規矩進行,不能自己隨便創新發明。
 

師門傳承,師師相承,代代相傳,歷歷分明,技術日趨精湛,自有一套實踐體系與獨得之密。傳承,更是「道」的命脈所繫,舉凡科儀、法式,部分語言文字無法盡述,謹能秘傳點撥,全賴「人師」口傳心授,指明、感發、激勵,師徒相傳相續。    因此,人師是徒弟性命的引渡者、提挈者、指導者,也就是「再生父母」;舉凡士農工商各有一套傳承的東西,三百六十行,皆亦如是。

俗話說:「一日為師,終身為父」,師生的關係在其「承負」瞬間畢覽無疑。當學生的真理實踐,不正是對師父最大的尊重嗎?溯本追源,自己這一身本事還不是師父所成全的嗎?沒有師父哪有我?自己行了,就不認師,這樣的人學問會好嗎?師生關係的疏離更非一朝一夕。 時維甲申年菊月吉旦。

文/閭山•法清宗壇擇日舘•
(※文章引用請註明出處)
(top)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  下一頁

 

 

 

          手札系列 . 系列 . 系列 . 系列 . 系列 . 社長簡介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