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列四.
第三章 道統文化
三. 關於乩童的二三事
☆茫茫巫之路.心事誰人知!
醫者父母心,行醫者治療世人身體疾病,吾等則療治世人身心隱疾、痼疾,濟世於此而來;閭山是個方便的碼頭,對於登門求訪、來函來電的任何一位擲教者,余皆秉敬謹之心作覆。
許多朋友問到關於神明代言人,包括乩童、靈乩、通靈等等,神明如何挑選?如何訓練?關於神明挑選代言人除了是「機緣」之外,「忠」、「孝」、「慈」、「儉」均不可或缺。 【想愛的卻愛不到、想丟的丟不了!】(這句話是我阿嬤所形容)
「愛過才知情深、醉過方知酒濃」,人世間的許多事,除非自己曾經親身經歷過,人云亦云的道聽塗說,以訛傳訛的事,實在太多太多!每見瞎師引盲徒,走上這條茫茫未知的路,礙於規戒又不便明示。看著許多人興高彩烈的上路,彷似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情,一路跌跌撞撞、受盡傷害,逐漸的對神靈、對自己失去信心,卻反過來對吾等嗤之以鼻,然而這一切都是個人的業報所致。
《道德經》:「福兮禍所倚,禍兮福所伏。」敘明世事無常的道理,但也因為事物富於變化,許多事是物極必反、否極泰來。秋高氣爽,是放風箏的好季節,紙鳶迎風飛揚是它的特性,人們常羨慕它自由自在的飛翔,撥弄著手中的引線,深怕它們飛不起來, 看著它在空中起起落落, 又怕它離我們遠去。風箏心裡想,飛得愈高才能看得愈遠?然而,一條有形的線將它綁住,不管它們飛到哪,還是被主人緊緊的抓住。
「人生總有許多的意外,就像握在手裡的風箏也會突然斷了線。」原本以為握在手裡的幸福,原本翱翔在天空的風箏,斷了線,幸福也跟著模糊了…。為到底是「意外」還是「人為」?生活中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,卻無時無刻地影響著我們,就像斷了線的風箏,向左走
、向右走,生命中注定的巧遇為他們改變生命!
有幸,能夠進入靈界的世間男女,彷似泅泳於愛河中的男女戀人,那一份若即若離,是遠似近、是近似遠,尋覓著,渴望著,憑著自個兒的我執臆測,怨對方難以捉摸。緣份這東西難以強求,該你的就是你的;不該是你的,怎麼努力也得不到。
人生的價值,在某種意義上講,就是愛和被愛的成熟,當真愛來臨,如果也就成熟了,有人在美麗的戀情之後,找到了碼頭靠岸了,也有許多人尋尋覓覓,卻沒那麼的幸運,但他們終究活著。「每一個念頭起處就是一次生死,每結一個緣就是種一個因。」
→(top) |
首先您該捫心自問,您與神靈接觸後所過的這段生活,排除其他「人為」因素,您快樂嗎?如果覺得還不錯,您才有繼續行持的原動力。如果您覺得所經歷的痛苦挫折,令您膽喪心寒,一點都不快樂!那麼奉勸您:即時醒悟、趕快回頭。
【道有宗源、仙有法脈,宗源不清其人不正,法脈不明其人不真】
俗話說:明師出高徒,這世上無論那一門學問或技藝,都得仰賴老師的教導,雖然也有部分是無師自通,但畢竟是少之又少。
先祖父行道五十餘年間授徒無數,家師行道四十年,乩童、法師塑材不少,每見先輩所傳之人,雖云造化由人,但只不偏離航道,終能家業隆興「百歲年老」。余出道二十多年來,追著先輩的腳步,總想破繭而出、青出於藍,然而卻總是力有不逮。原來,個人的能力與智慧都是有限,難敵先輩們點點滴滴歷經百年,代代相傳的群體經驗智慧。
牽乩的意圖與方法千奇百怪,後進學人不可不慎﹗乩材之雕鑿塑成,有如璞玉遇巧匠、千里馬遇伯樂,名師易得、明師難尋;無非是將汪洋中的那條破船牽到岸邊,指導他今後將如何觀天測象,如何進出港口,怎麼濟世渡人。
靈的世界裡,不須理性,也不須刻意地印證,照著前人的軌跡因循而行,先輩賜我一把尺,丈量著世間種種因,長不及尺、短不及寸,進退取捨不需掛齒、不足掛念,終證「緣起不昧!」
法戒:「依法不依人」,明白的告訴吾人,不可因人的形象好壞,應依所說之「理」,是否契合正法,來決定當依止或遠離。換句話說,即使是十惡不赦之人,若他所說的話契合正法,我們仍應該信受奉行
。所應依止的是「理」而非其「人」;相反的,所說非法之理,亦非其人,則應遠離。
初入道者在正見尚未建立,沒有足夠的智慧,來善巧方便的度化眾生時,多親近良師益友,能幫助我們福慧增長,可暫時的遠離小人、惡人。
「天命」是個含糊籠統的代名詞,也常讓許多人掉進漩渦,不知自已該如何再走這條路?漂泊在汪洋中的人兒,長不及尺、短不及寸,隨時都可能遭正邪難辨的神靈所左右,何時會遇暴雨
狂風,任誰也說不準、拿不定。唯有自己的愿力才能跨越那道無形的鴻溝,再者家人的認同支持也相當重要,才能協助您一步步的走出荊棘叢中。
文/閭山•法清宗壇擇日舘•舘主
(※文章引用請註明出處)
→(top)
下一頁 |